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
原文作者:Elizabeth Kostova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01日

試讀活動網址
博客來購書網址
金石堂購書網址

感謝大塊文化提供的試讀機會。

【心得】
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的厚度使我花了幾天才將他完全看完,作者運用大量文字推砌出錯綜複雜的劇情,讓人想讀快卻也沒辦法,因為這是一本需要「慢慢讀」的一本書。而作者在本書內描述了許多藝術的畫作,運用很多形容詞,讓甚少接觸藝術的我都能夠很容易的想像,甚至會激起我想去找尋書上所提到的畫作。而本書中不論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或虛構的事情,都讓人為之著迷。

我先提一下我本書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就是馬洛醫生拜訪他久違的父親那段,在讀那段時,可以體會到馬洛醫生對於已逝世的母親,以及可能會離開他的父親的感情,雖然馬洛是精神科醫生,但仍然治癒不了對母親逝世的想念,甚至發現父親與以往不同的改變的感受,都讓人會聯想到自身的父母親,甚至會驚覺自己似乎已經很少與父母親互動。雖然這只是穿插在故事中的一小部分,卻讓我為之鼻酸,有時候書的力量很大,能使人落淚或是開心,因為可能會在書中看見與自己相符的投影。

在馬洛醫生不停挖掘羅伯特謎樣的一切,似乎被羅伯特的個性及經歷吸引,所以超越了對一般病人的關心,去了不同國家,拜訪曾在羅伯特人生中留下足跡的人們,一點一滴挖掘出羅伯特不停地畫著某位女子的原因,甚至因此而拯救了羅伯特,而我們也因此藉由馬洛醫生的視點了解羅伯特這個人,也對羅伯特感到好奇,為何他有如此大的魅力可以使在他生命中停駐的女人留下些什麼,不論好與壞;為何他可以為了繪畫而不眠不休,甚至遺忘了妻兒?;為何他會因此患得憂鬱症?這都是在閱讀本書,在我腦海不停浮現的問題。

雖然本書的主軸是羅伯特的謎團,但出現最多的是馬洛醫生,我們無法藉由本書瞭解馬洛醫生的過去以及他平常如何對待其他病人,只能從中得知他陷入羅伯特謎團不可自拔,卻也是一位富有感情的人物,從他與父親的互動,以及他與瑪麗的熱戀,都可了解此人富有感情且壓抑許久。他與瑪麗的戀情,從一開始的預設立場,但最後坦誠,或許是作者為了在本書增添色彩而構思的一段,但我承認我的確很喜歡。

而奧利維耶與碧翠絲不容於世的戀情,藉由過去的書信以及馬洛醫生抽絲剝繭的調查,都讓我們從一開始的猜測,到最後的不算完美的結局,或許再再的證明了,他們的戀情終究無法見光,但從兩人的書信,可以得知兩人感情的深厚以及對於世俗眼光的害怕,導致他們不停地克制感情,不做逾矩的動作,但兩人的感情逐漸加深情況下,終究發生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親密行為,之後就再也沒下文,而兩人也為了彼此遠離對方。這是非常無奈的戀情,明明相愛的人,卻有許多不得已不須遠離對方,將對方藏在心裡某角落,這是一段讓人感到心疼的戀情,藉由作者的鋪陳,讓我對奧利維耶與碧翠絲兩人的有了一些看法。

這本書雖不是一下子可以很快融入其中的書籍,但讀完卻有種令人不捨的感覺,很高興能夠閱讀伊麗莎白.柯斯托娃的作品,雖然作者前本書「歷史學家」很多評論都大力推薦,但我卻一直沒時間去看,看完這本書,我想我會去翻作者的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橙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