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娜塔莎.坎普許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06日

博客來購書網址

金石堂購書網址

感謝商周提供的試讀機會。

【心得】
  這是一本描寫真人真事的故事。由作者將她在十歲時,被綁匪隨機擄人,遭囚禁的3096天所過的生活、遭受的對待,以及她的想法,一一公諸於世,並藉由這本書,與過去的自己做個總結算,正式宣告自己獲得自由。

   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原生家庭足以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處事以及個性,在娜塔莎的原生家庭,她的父母失和,使她感到壓力的同時,出現了尿床,以及暴飲暴 食的症狀,這樣的行為並未娜塔莎帶來關心及愛,反而使她變得沉默寡言及無自信,而娜塔莎的母親為了根絕娜塔莎尿床,也不斷限制娜塔莎的一舉一動,也要求娜 塔莎與她一樣堅強,不可以軟弱,但對當時只是小孩的娜塔莎,這要求無疑是有難度的。在此環境成長的娜塔莎,習慣了他人對她的否定以及要求,也難怪對於綁匪 的要求及限制,甚至精神暴力,她學會唯有順從,才能夠活下去,而綁匪不斷灌輸父母並不愛她的事實,娜塔莎同樣也展現出她的堅強,不被綁匪的言語暴力所影 響,並深信父母依然深愛著她,但如果她沒這麼想,或許她早已被負面想法打敗。

  在娜塔莎被囚禁的那段日子,可以看出綁匪充滿掌控慾,及喜愛支配 他人的傾向,由於綁匪得不到愛與認可,所以他轉而控制比他弱小且對他唯命是從的娜塔莎,不論他以言語或肢體的暴力如何威脅,或者是用盡各種方法剝奪娜塔莎 的自尊,例如:逼她光著身體,甚至是要她做苦力粗活,其實都只是對娜塔莎展現他的偉大、他的能力,並一直灌輸娜塔莎,唯有他才能夠使娜塔莎活下去, 他是宛如天神般的存在,而這樣的行為,除了滿足綁匪掌控慾之外,也為綁匪塑造出夢想中的完美伴侶,但娜塔莎卻懂得適時反抗,即使身體跟心靈遭受極大的痛 苦,但綁匪對於一直無法完全控制的娜塔莎,我想是非常無力的,所以才會一次次表現得如此激烈,但若娜塔莎滿足了他的掌控慾,他卻又懂得適時給點甜頭,像是 帶她去游泳、允許她曬日光浴,或是帶她出遊,從這裡可以看出綁匪非常矛盾,這也在日後,造成娜塔莎即使獲得自由,卻仍然不如外界所想像的恨他,我想是可以 理解的。

  而娜塔莎在試著逃脫後,路人對娜塔莎所講得冷言冷語,一副怕遭惹麻煩的冷漠表現,是否也印證現代人已漸漸缺乏同情心?在新聞 報導中,類似的事情時有所聞,路人對受害者視而不見的行為,並非是個案,我想若當時沒有人相信娜塔莎,而她又再度被囚禁,我想或許娜塔莎一輩子都會認為自 己逃不出綁匪的掌控,並對人喪失信心,而且會不斷自我否定。

  另外本書也提到,社會大眾雖然會對受害者表達同情及關心,但似乎都只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好像受害者越可憐,加害者越可惡,才符合他們的想像,若事實並非如此,卻會 用另一種角度看待受害者,並重新定義受害者,加諸許多莫須有的名詞,這樣也使得娜塔莎即使重獲自由後,卻仍然一直被社會大眾所傷害。而這件事也讓我覺得, 社會大眾雖願意對受害者釋出善意及關心,但某層面上來說,是否也代表一種上對下的權力關係,就好像我很厲害,而你很可憐,所以我必須救濟你,所以當受害者 若沒表現出應有的可憐模樣,反而會讓人覺得她不識好歹,雖然這只是我單方面的想法,但如果真是如此,那是否也是種病態的行為表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橙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