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約翰.葛林&大衛.賴維森
原文作者:John Green & David Levithan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17日

博客來購書網址
金石堂購書網址

感謝尖端提供的試讀機會。

【心得】
  住在不同地方卻同名同姓的威爾.葛雷森,陰錯陽差下,兩人在成人影視店相遇,並意外地使彼此生活有了改變。艾凡斯頓的威爾,善於逃避,認為只要閉嘴、沉默就可以嚇阻事情的發生;納波維爾的威爾擁有許多負面情緒,腦中常想著自殺等等灰暗想法,也是位同性戀。雖然兩人同名同姓,但個性卻南轅北轍,兩個人既是獨立個體,卻因同名同姓讓他們結識。

  《兩個威爾》主要探討青少年的自我認同,以及面對人際、戀愛、性向、家庭關係會有的態度跟情緒。住在艾凡斯頓的威爾父母,會安排小孩的未來道路,並希望小孩能夠依循這指示,目的是希望小孩不要受傷害,在這樣家庭成長的威爾,對未來呈現消極,也從來不主動去追求些什麼,也害怕改變跟受傷,所以在面對與朋友珍妮的戀愛,常顯得猶豫不決,因為沒有人可以幫他做決定,他只能靠自己能力決定些什麼,在我看來,或許威爾個性呈現冷淡、靜默,除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是因為他習慣了有人替他決定的模式,但這樣的模式真的好嗎?與珍妮的戀愛或許是改變威爾的一個契機,他變得願意主動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即使受傷也無所謂,這比起以前的他,可以看得出有顯著成長。雖然是因為戀愛而成長有點落於俗套,但畢竟這是小說,或許這樣的安排也沒什麼不好。而且我覺得泰尼這朋友,或許給威爾帶來許多麻煩,但他絕對在威爾的生活有著顯著的影響力,而且從威爾寫信到校刊幫泰尼辯護的表現,可以看得出威爾重視這朋友以外,也可以看出威爾即使事後後悔,但只是後悔的是簽上自己名字,這代表他並不缺乏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他擁有勇氣,只是害怕衝突及習慣逃避,不想成為直接面對衝突的人。

  而納波維爾的威爾是單親家庭,我覺得家庭對他影響很大,也可以看出威爾的母親極力想拉近與兒子的距離,兩人卻反而只能說些不著邊際的話,要不是威爾因為與泰尼交往,坦承自己是同性戀,或許他與母親的關係一直都是這麼平淡。而威爾雖然成天自怨自艾,認為沒有人會喜歡他,但我覺得在他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能夠有著無條件愛他的人,雖然泰尼的出現適時補足這方面的不足,但似乎依然無法逃避自我否定的想法。但這畢竟是皆大歡喜的故事,所以威爾依然會改變,並且瞭解什麼對他來說是重要的。

  至於本書一直討論到同性戀的性向價值問題,我覺得同性戀在現今社會或許已經慢慢被社會大眾接受,但畢竟還是有些人依然認為同性戀是骯髒的,書中某些橋段也有提及這些,所以泰尼能夠勇於承認自己的同性戀,並不以此為恥,甚至勇於追求所愛,我覺得很佩服,而泰尼也並非表面上的膚淺,事實上他仍然存在著許多自卑,他不是什麼都行,什麼都可以很完美,他只是比較勇敢一點,並忠於自己,所以我個人還滿喜歡這角色的。

  本書探討的議題很多,我們看著兩位威爾不停的摸索及成長,並從簡單的對話及事情,得到了一些體會,加上本書由兩位作者合力完成,兩個威爾才能夠完全呈現獨立,但卻又不會突兀,所以這本書滿值得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橙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